1.歌词有:就在不经意之间,听见你说再见

2.我们还有梦是哪首摇滚歌曲歌词

3.语法是怎样形成的

4.南拳妈妈

我们不再是从前经典句子_我们不再是从前歌词唐艺完整

再说我爱你

作词:唐艺心 作曲:唐嘉悦

演唱:张政

UC:67707078

一个人的味道很冷清

眼泪是咸的 微笑是甜的 你不会懂

当我以为可以看清却总遗失曾经

风迷失了眼睛 那寂寞的笑容

停下几秒钟

记忆想要将孤单抚平

用心去等爱 蜕变的过程 累也不停

飞去的翅膀回不到原点再平行

心远离了伤痛 那些话太肯定

我在听

你说过爱我 一直会爱我

多怀念那些冲动

纠结的习惯 不断的发生

再需要多少疗程

爱情消失在 城市的上空

带着长大后的痛

忍不住想象 还是太期待

那些有你的剧情

平凡而感动

记忆想要将孤单抚平

用心去等爱 蜕变的过程 累也不停

飞去的翅膀回不到原点再平行

心远离了伤痛 那些话太肯定

我在听

你说过爱我 一直会爱我

多怀念那些冲动

纠结的习惯 不断的发生

再需要多少疗程

爱情消失在 城市的上空

带着长大后的痛

忍不住想象 还是太期待

那些有你的剧情

平凡而感动

我们羡慕童话里完美的爱情

却忽略身边最为真实的过程

多希望你在 一起看彩虹

寻找那个梦

你说过爱我 一直会爱我

多怀念那些冲动

纠结的习惯 不断的发生

再需要多少疗程

爱情消失在 城市的上空

带着长大后的痛

忍不住想象 还是太期待

那些有你的剧情

平凡而感动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歌词有:就在不经意之间,听见你说再见

可能对你有帮助~

填词人方文山对歌词的解释

首先跟亲爱的网友们分享此次填写杰伦新专辑里这首“青花瓷”的创作过程。前一阵子我认识了几个鉴赏古董艺术的朋友,在与他们时而青铜、时而宋瓷、时而明清家具等横跨千年谈古论今的聊天中,触发我想用那些传世的中华艺术品来当歌名的动机。当时第一个想到的是青铜器,原本是要以殷商时期开始铸造的青铜器来做为歌名,以青铜的厚实来象征爱情的坚真;以千年斑驳的铜锈来比喻世事的沧桑;以器皿上难解的铭文来阐述誓言的神秘。但刚开始落笔时却发现杰伦这首“青花瓷”的曲调温柔委婉、淡雅脱俗,以至於我脑海中浮现的全是烟雨江南的画面。又因当时的青铜器也同时制作成杀敌的兵器,这显得“青铜器”这三个字太过厚重笨拙,充满厮杀的硝烟味,于是尚在构思中的歌词尚未落笔便已放弃。

后来我再选定宋朝时曾盛极一时的汝窑瓷,主要是因为它的珍稀度。因为战乱的关系,与釉料配方与烧制过程的窑变等因素,全世界现传世的汝窑珍品竟只有70余件,堪称国之重宝,弥足珍贵。但问题又来了,因为纯正上品的汝窑,只有一种颜色,就是“天青色”,完全没有任何花俏的纹饰,而且造型简单素雅,在我看来犹如现今极简主义大师的作品,虽有一种朴素的内涵,与经久耐看的质感,但总觉得不足以形容诡谲多变,爱恨兼具的爱情。虽然最后还是没有用汝窑当歌词名,但我在收集写作资料的过程中,却因为一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词句,触发我灵感而写下副歌的第一句“天青色等烟雨”。此话据传语出宋徽宗,因当时的汝窑专供宋皇室使用,而窑官将汝窑瓷烧制完成后,请示宋徽宗为其色定名时,徽宗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此后,天青色即为汝窑瓷钦定的颜色名。(此句另有一说为五代后周柴世宗所说)但后来我还是放弃用汝窑当歌名,除了因为它的特性不适用於缠绵悱恻的爱情外,汝窑的名字也稍嫌不够凄美。几经转折,最终歌名才确定用初烧於唐代至今已绵延一千多年为中国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外销艺术品—“青花瓷”。当初当我确定了“天青色等烟雨”的歌词后,没多久就又顺手写下副歌第二句“而我在等你”,于是副歌第一行的关键词即孕育而生:“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因我歌词里所描述的天青色,是无法自己出现的,它必须耐心的等待一场不知何时会降临的雨,才能够在积云散去的朗朗晴空以天青的颜色出现。因为雨过天晴后才会出现天青色,先降雨才能有天青,但我倒过来说,想看到天青色唯有先等待下雨。还有,之所以用“烟雨”,而不用“下雨”,则纯粹是因为烟雨的意境比较美。而我用“天青色等烟雨”此句来对仗较为白话的一句“而我在等你”,一连用了二个“等”字,是为来强调爱情里最无力的无奈就是“等待”。换个散文式的说法就是:“那天气的变幻莫测,那里是我们平凡人所能掌握的呢?想看到纯净被雨洗涤过的天青色,就只能耐心的等待骤雨自然的停,就如同我也只能被动而安静的等待著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你。”这首青花瓷里还出现“芭蕉”这个歌词里较不常出现的植物,实在是因为个人对“芭蕉”这款植物的莫名喜爱,情有独钟。就像椰子树会让人联想南台湾,棕榈树等同於热情的海滩,仙人掌的场景则理所当然在沙漠一样,不知怎地,对於“芭蕉”我就自然而然的会联想起宋词中烟雨江南里的苏州林园。如李煜的长相思里就有“……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棵,夜长人奈何。”其实你只要仔细观察宋词里常出现的植物,“芭蕉”出现的频率还颇高。另外日本著名的俳句诗人松尾芭蕉,也是取芭蕉为自己的别名,这又让芭蕉这植树增添些文人气质。

还有顺带一提的是“惹”这个字在歌词中的用法,是我从六祖慧能那句著名的谒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中,得到的体会。因为“何处惹尘埃”其实也可写成“何处'沾'尘埃”,或“何处'染'尘埃”,但因为沾与染的语意都没有“惹”来的强烈,沾与染只是一种与他物接触的用词,但“惹”字却有不请自来的招惹之意,主动性很强,比较具侵略与戏剧性。也因此,我用“门环惹铜绿”,而不用“门环染铜绿”;还有另一句歌词我也是用“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也不用“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遇见'你”是同样的道理。其实在“南拳妈妈”的《花恋蝶》中我就已经用了“惹”这个字,在第一段歌词里“幽幽岁月、浮生来回、屏风惹夕阳斜..”,我用“屏风“惹”夕阳斜”来表示夕阳西下时因屏风的阻挡斜射进屋内的光线,而不用“屏风'遮'夕阳斜”。

最后,关於“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的词意,在此容我再累字赘语的解释一下;一场大雨后满园的翠绿,空气里充满湿润的水气,芭蕉叶上滚动著晶莹的雨滴,此时此景,最是诗意;还有那历经风霜风吹雨打后,依旧镶嵌在门板上只是多了些锈蚀斑驳的铜环,最富古意。我先用“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这段文言词句以景入情,然后再承接较为白话的下一段“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以为对仗。因为芭蕉与门环都是静态的实物,只能被动的等骤雨,等岁月侵蚀后慢慢氧化的铜绿;但人称代名词的“我”却跟芭蕉与门环不一样,因为“我”是可以自由移动的,于是我偶然间经过江南小镇邂逅“惹了”你,并不是被动的等你了,而是主动的去认识你。所以虽然同样都是用动词的“惹”,但其主动与被动性却迥然不同,而且在这段词里我一连用了三个“惹”字,字义相同,用法却不同,饶富趣味。总之这首歌写的很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譬喻)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转化)

宣纸上 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转化)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譬喻)

你的美一缕(转品)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转化)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夸饰)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转化)

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转品)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类迭)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转化)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上下两行形成倒装、譬喻的修辞关系)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摹写)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夸饰)的秘密

极细腻 犹如绣花针落地(譬喻)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转化,摹写)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上下两行三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类迭修辞)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转化)

青花瓷修辞解释

譬喻:以“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为例,“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为“喻体”;“犹如”为“喻词”;“绣花针落地”为“喻依”。若从譬喻“运用想象力,以具体而熟悉之物说明或形容抽象之物”这个原则来看,想象力将“细腻的秘密”与“绣花针落地”巧妙串联在一起,呈现出彼此微妙的关系:那段“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是如此细腻,因而被小心呵护着,唯恐一碰就破,就像绣花针落到地上,是那么轻盈细微,却又带点小小的危险。而“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等句也都是譬喻法的完全体现。

类迭:类迭不仅能使语调和谐,还可强化词句所透露出的意思。“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两句中连三个“惹”字就属此用法。有主动招惹之意的“惹”,让“芭蕉”与「门环”两种原本属于被动意象之物彷佛有了生气,芭蕉不再只是认命般让骤雨淋泄其身,而门环也不再被动等待铜绿染身,然后再对照下一句“而我路过那将南小镇惹了你”,整个画面更是活了起来。第三段与第四段开头的“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属于类句。

转化:在《青花瓷》歌词中使用最多的就是转化,例如“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等句。“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也属于转化,在这句词中“美丽”被拟物化,成了能飘荡在空中的一缕雾岚,前往到一处故事主角无法到达的地方。美丽,已不复见。人与物之间的界限在此模糊暧昧,词意却也变得深刻而繁复。

排比:“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就是用两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法来表达性质相同的意念,显现出句子的节奏感与律动,增强词意的感染力,强化了“惹”的意象。

夸饰:“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夸张了隔江对望炊烟的距离,对应上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所指涉的等待,彷佛是如此无穷无尽,而且隔了千万里,显得遥不可及;另一句“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中的秘密被保守了千年从未让人知道,象征守密者的细腻与坚毅,能让秘密在窑中历经千年锻烧也不泄漏一字一句。

转品:简言之,就是转化某一个词原来的词性。例如“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中的“伏笔”原为名词,在这里做动词用。由于这样的转化,句子顿时有了动态感,进而深刻表达出前一句中的“书写”动作,以及隐含在书写动作下的心意;“你的美一缕飘散 ”的“一缕”则是数量词转化成副词,整个画面感都出来了。

倒装:“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就是个倒装句,正确的文法顺序应为“你眼带笑意,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使用倒装法,并不太会变动句子倒装前后的意思,但是意境上就有所不同了。就拿此句为例好了,未使用倒装的句子(后者)较平铺直叙,整体感觉没有起伏,较为平板;但倒装之后,让人更有想象空间,一位的美丽女子似乎就这么站在眼前,盈盈笑着。

摹写:所谓摹写,指的是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上能引起感官感受的描写。譬如“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就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描绘出青花瓷上的锦鲤颜色,尤其在白瓷衬底之下,彷佛即将跃出碗底似的。至于“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这句词是不是让你宛若看见庭院里被骤雨打弯的芭蕉摇来荡去,空气中的湿气透进了门环,让它招惹了一身铜绿色,耳边还传来淅沥雨声呢

我们还有梦是哪首摇滚歌曲歌词

应该是“却在不经意之间 听见你说再见”,出自《句点》。

歌手 糖糖乐团

作词 唐艺心

作曲 唐嘉悦

在分手的夜 灰色的烟

天空云很乱 视觉在凋残

我不想争辩 害怕冒险

一句话太短 说不说都为难

是聪明太笨 思念太浅

只是伤心处 都在所难免

真的很情愿 就此闭眼

中毒在你的誓言

相信幸福会出现 快乐不会走远

所以练习什么是勇敢

却在不经意之间 听见你说再见

我努力让自己再微笑几遍

在分手的夜 灰色的烟

天空云很乱 视觉在凋残

我不想争辩 害怕冒险

一句话太短 说不说都为难

是聪明太笨 思念太浅

只是伤心处 都在所难免

真的很情愿 就此闭眼

中毒在你的誓言

相信幸福会出现 快乐不会走远

所以练习什么是勇敢

却在不经意之间 听见你说再见

我努力让自己再微笑几遍

相信幸福会出现 快乐不会走远

所以练习什么是勇敢

却在不经意之间 听见你说再见

我努力让自己再微笑几遍

你拥过了我的肩 背影让人心酸

在很长一段的时间

每想起这些片段 还是会深陷里面

我努力让真爱再没有句点

语法是怎样形成的

白小白 - 我们还有梦 作词:张海风 作曲:林华勇、张海风 制作人:林华勇 编曲:陈沁扬 吉他:..

要看见光明 就该这样负重

长大后的世界都岌岌可危 让别人可怜那更可悲

不要让灰尘遮住你纯真的美 保持初心先把自己寻回

滴落的汗水多了好几倍 让内心的声音可以噪几倍

穿过梦的守卫还有什么能够

让我看到一切只是沙漠里的大雨纷飞灌溉了疲惫

拼凑 多余的眼泪 坚持的梦想 让它两翼齐飞

只要是努力过不让自己后悔 前方那怕风暴雨雷

就做好你的准备 let's go

我们向往的那片天空 也许它偏偏总是逆风

不用再说也不用再躲 挫折本就是意料之中

我们向往的那片星空 就像俯瞰的每双瞳孔

见证你人生每个巅峰 记录荣耀的每一分钟

我们向往的那片天空 也许它偏偏总是逆风

不用再说也不用再躲 挫折本就是意料之中

我们向往的那片星空 就像俯瞰的每双瞳孔

见证你人生每个巅峰 记录荣耀的每一分钟感动

梦 蠢蠢欲动 风 有恃无恐

痛 让人动容 冲 要往前冲

不会就这样放弃 因为我们还有梦

要看见光明 就该这样负重

查看全部歌词

南拳妈妈

一、白话文的提倡与写作 >Fl%K\

-l?a2!I

a Q1ge~

'e'%x}s}

当代书面语是五四白话文运动的产物。白话文流行以前,中国知识分子惯用文言,所以当时的书面语即文言文。虽然白话口语的报纸早在清末就已出现,甚至提出过 “我手写我口”的主张(黄遵宪),但直至胡适、陈独秀发起的文学革命,白话文才最终代替了文言文。白话文的运动可以1917年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为起点,他说:“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 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其中“不模仿古人”是反对文言,“不避俗语”是提倡白话。胡适认为:文言是文字,创造的文学是文学;白话是活文字,创造的文学是活文学。近百年来,汉语的书面文字经过这场文学革命的洗礼后,如今已“普天之下,莫非白话”了。 0nU[XGo%

现在,书面汉语白则白矣,然而其所谓“白话文字”却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不妨从早期白话的比较谈起。请看: 4mb}B5i

vxahWn#

然西洋之思想与我中国之思想,同为入世间的,非如印度之出世间的思想,为我国古所未有也。(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 X)"^p] qgd

"f[MSTc^9

近年文学上有一最著之现象,则新语之输入是已......。 t 5wDV4z}4

抑我国人之特质,实际的也,通俗的也;西洋人之特质,思辨的也,科学的也,长于抽象而精于分类。(王国维《论新学语之输入》) 'g=6 ^ei

TP{pR=(A

王国维的上述文字,虽不可谓之文言,但也决非口语白话。可以说这是文言转向白话时 “非白不文”的过渡文体。其特征就是“文白掺杂,非文非话”。再看陈寅恪的文字: 0h)j|domM

P V X%vM

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你以前的看法是否和我相同我不知道,但现在不同了,你已不是我的学生了,所有周一良也好,王永兴也好,从我之说即是我的学生,否则即不是。将来我要带徒弟也是如此。 (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 WRK< W#L

:-dR\d=(u

这也不是文言,同样不是口语白话。真正接近口语的白话要属俞敏的文字。譬如: StVHxz^p=&

M&`b

单分析‘彼其’或者‘夫己’,是有点儿为难。...可是一翻到臧语里去,可就找着对点子了。臧语里的p‘agi是个指示字,意思是‘那边儿的’或者是 ‘那边儿’。用他的时候儿,可以放到让他规定的那个字头里,可是放到后头也行...。要拿‘彼其’伍的跟他一比,咱就可以懂了。 (《俞敏语言学论文集》P174) )~k}1z('

EL>E,f_

这种文字,不仅接近口语,直可谓京味十足(参画线部分)。可惜的是,俞敏先生的白话不是当代书面白话的典型。最典型的当代白话文当属、费孝通等的一类文字。尽管毛费二人的文章已奉为白话文的典范,其中也有未尽涤除的文言痕迹。譬如: q vF X

O hexp4`

当然,这并不是说,凡是汉族所扩及的地区,原来在这些地方居住的民族都被吸收为汉族了。事实并不如此,即在目前,汉族聚居的地区里还是有少数民族杂居在内。(费孝通《中国少数民族的发展》) 8q YF i+)

w6F/C V3

仅仅这六七十字,其中就有“所扩及”、“吸收为”、“并不如此”、“即在目前”、“聚居”、“在内”等文言遗迹。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时下坊间流行的白话文体,很多都是下面这类文字: =6S.ec[o

ESb)R

写文章,偶尔引一两句子曰诗云之类,以增强内容的分量,当然可以,但这引文还是以文言的面貌出现,没有“化入”现代文,并不是本文所谓借鉴。另一种情况是,兴之所至,随手抓来一些文言词语,放在现代文里,圆凿方枘,文白不能水融,更不是本文所谓借鉴。借鉴,要取其神而遗其形;或者偶尔采用少数词语,这虽然是取形,放在现代文里却顺理成章,能够更恰当地表意,像鲁迅先生的有些作品那样,当然也未尝不可。总之,要把来自文言的东西融会到自己的笔下,而不是搀杂在自己的文章里。(张中行《文言津逮》) I>-L!we?A

,$2F

这段文字不仅代表了当代书面语普遍流行的文体,同时也说明了这种文体的来源与根据,亦即:文白交融 —— 当代书面语体是文白交融的产物。其中的“文”是涤除未尽呢?还是“不得而已”呢?我认为,典型的书面正式语体,不能没有文言的成分。像俞敏先生那样的“说话文字”,写学术论文尚有不够正式之嫌,若以之为报刊社论、国际公告,就不免有失大雅了。恐怕这也就是为什么至今也只有先生一人为之而已的原因所在吧。不管怎样,事实是:正式语体必须化有文言。文言白话仍然没有、也不可能彻底分家。这是本文所欲指出的第一点。

二、文白的关系与界线 ==5Fd$o3

g9:t9qM_N<

]'n*P|'y

无疑,有的白话文太文,有的则太白。太文则文言味过重,太白是口语成分太多。二者都将造成交流的困难:太文不易懂,太俗更不懂(方言的障碍,如“伍的”)。更重要者:太文则不像“话”,太白则不庄重。这是本文所欲阐明的第二点。 P%R$Q`u*{&

严格地说,白话不能有文言。可是文与白分得开吗?当然,文言和白话是有分别的:文言是以秦汉书面语为标本,脱离口语而写成的文字,白话是参照当时口语而写成的文字。可是。张中行又说: h!o<<D,(

s)| !e^R!@

“两者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即以词汇和句法而论,它自有异点,可是同点也不少。还有,在历史上,它们虽然是分了家的,可是分得不够彻底,不只你来我往不少,有时甚至还合伙过日子。这就使我们不能不想到界限问题。” (张中行《文言和白话》》) D9`3

aV3*y t

分界的难处是“什么叫白?”胡适在《白话文学史?自序》里说: Dk}%IF0

<+Y}@

我把“白话文学”的范围放得很大,故包括旧文学中那些明白清楚近於说话的作品。我从前曾说过,“白话”有三个意思:一是戏台说白的“白”,就是说得出、听得懂的话;二是清白的“白”,就是不加粉饰的话;三是明白的“白”,就是明白晓畅的话。依这三个标准,我认定《史记》、《汉书》里有许多白话,故《乐府》歌词大部分是白话的,佛书译本的文字也是当时的白话或很近於白话,唐人的诗歌 —— 尤其是乐府绝句 —— 也有很多白话作品。 Bokn,*A/=

_o;_7`w

胡适的定义确乎很“白”,但也难以解决问题。张中行驳难道:“看来这三个意思可以单用,就是只具备一个条件也算,如果是这样,那就远到《孟子》和《战国策》,近到《阅微草堂笔记》和《春在堂随笔》,都成为白话作品了,因为不只明白晓畅,而且不加粉饰的。” 这样放大范围,结果当然是文言和白话的界限更加模糊。难怪周作人在《文学革命运动》一文中说: T{[_#E,

l} Z:!a

“即在胡适之先生,他从唐代的诗中提出一部分认为是白话文学,而其取舍却没有很分明的一条线。即此可知古文白话很难分,其活更难定。”(《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 }gI4'yjd

6(z &0T

古代的文白难以分界,当代的白话是不是很清楚呢?前引费孝通、张中行的文章是白话,但他们的白话里仍搀有文言。其实,其他人的文章又何尝不是如此?请看王力的《小气》(参划线部分): }?Z?r(~

P3j4?"bT

吝啬的人,我们说他小气;妒忌的人,我们也说他小气。小气,自然不够伟大;即使不是十足的小人,至少该说是具体而微的小人。但是,如果小气的人就算是小人之一种,则小人满天下,而足称为君子者,实在太少了。 *' }ospp

一个人舍不得钱,叫做小气。本来吗!钱是我辛辛苦苦挣来的,捐借固然不能轻易答应,就是送礼请客,又岂能毫无盘算,使它等于“白花”的冤枉钱? 积极方面,应该是能积谷时先积谷;消极方面,应该是得揩油处且揩油。气越小,肚皮越大;量越大,肚皮越瘪。一毛不拔自有一毛不拔的哲学。今日拔一毛,明日拔一毛,名声传开了,四万万五千万同胞每人都希望来拔一根,这还得了吗? dv#1Dxm6

=<5g 5t(

这是白话,没有问题。然而其中确有不少地方都很“文”,所以仍然是文白相间。看一看时下的文章,谁的笔下绝无文言呢?其实,文章越正式、越庄重,就越离不开文言的成分。譬如:“为现代化而努力奋斗!”这句“非正式而不说”的当代口号中,“为...而...”就绝非口语。且不说这句话口语很难说,就是能说也不会那么庄重有力了。我认为:语言庄重离不开文言。问题还不仅如此,当代书面正式语体还自己创造出了一种即非文言亦非口语的独立形式(参冯胜利 2003)。譬如: YwiE=iqVd

.|{RPo^ 3

对社会制度必须不断加以改造。 U# t\nqh/

我们一定要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T_)

%,loG~9

口语里不会用“加以”,也不会说“进行”,譬如: .U" }h

7Y/[M8C]

(甲还乙车)甲:“瞧!您的轧不灵了,得修一下了。” hL,Y@_Wz

(甲还乙车)甲:“瞧!您的轧不灵了,?必须加以修理了” !@|RV?l

(甲还乙车)甲:“瞧!您的轧不灵了,必须进行修理了” +;5 iMg8H

(U"aby~Y

但是,在正式的场合(如交通规则),同样的事情可以表述为: !q2#7T82v

a(//I%1f

轧皮失灵,必须加以修理! )<x*))M

轧皮失灵,必须进行修理! c{,&8i7U

K&\p Htt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结论:在当代书面语(正式语体)里,没有绝对的白,尽管绝对的文已被淘汰。换句话说,文与白的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界线”的问题。这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看。第一,如果“文”指文言,“白”指俗话,那么文白的界线本不存在,因为老百姓嘴上的话并没有前面所引的“文言”成分。第二,如果“文”指当代的书面语(written language),“白”指当代的口语(oral speech),那么二者就不仅仅是个界线问题,而是两个独立体系的问题,因为当代书面的正式语体不仅有“文言”,而且还有自己创造出的,即非文言亦非口语的独立形式。当然,一般讨论文白界线时,“文”指文言,“白”指白话文(当代书面语体)。即使是这样,文白的界线也不是问题的核心。因为大量的文言成分已然融入当代的书面语体,化为其中的有机成分,分也分不开。如果 “文”已化为 “白”(的一部分),那么同样不是一个简单的分界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哪些“文”(文言)可以化入“白”(白话文)?哪些“文”已然化入了“白”?以及理论上的,为什么“文”需要化入“白”。当前的事实是: 普天之下,莫非白话。然而近百年来的不解之谜是:为什么普天白话至今仍然离不开千年古文呢?

三、文与言判,非苟而已 i_;?Dmq83

Y a|e@m

@57PHZ@

为什么当代白话文没有全部抛弃文言成分呢?我认为,不是她没有抛弃,而是她不能抛弃。这一点,国学大师黄季刚先生早就有所预言: VH5_.*cf

]x{myf

言辞修润即成文章,而文与言讫于分乖者亦有。故撰述之家,求其文之简当,或志在行远,亦必美其采章。简与美相乘,自与造次口谈不能同状,此即以语为文之民,亦必有其区别。非然者,谓之无文无不可也。又言在唇吻,随世迁流;文著于书,其性凝固。故有《尔雅》解《诗》、《书》之诂;《輶轩》记绝代之言。 88;JGB>

常语趋新,文章循旧,方圆异德,故雅俗殊形矣。且夫人为之事类,皆爻法于他,罕能自创。嫛倪效语,庄岳教言,陶染所成,若出天性。而文章既有定体,美恶复有公评。举世名篇,嗟不盈掬。拟之作势,必是前代之文。模放既久,与之同化,句度声辞,宛有定规。所以诗歌虽广,常用者不逾四五七言;形体猥多,恒见者大多止三五千字。 z:vcF>1

语言以随世而俗,文章以师古而雅,此又无足怪矣。尝闻化声之道,从地从时。从地则殊境不相通,从时则易代如异国。故越歌《山木》,从楚译而始通,秦语素青,俟郑言而方晓(礼记郑注:“赵高也作乱,或以青为黑,黑为黄。民言从之,至今语犹存也”)。况以近事,昆腔宾白,非吴侬则厌其钩輖;元代王言,在今人必迷其句读。是则文兼常语,适使满胡,不若一秉古先,反得齐同之律。 *[ ||r7

综上所说,文与言判:一由修饰,二由迁移,三言摹放,四由齐同。非苟而已也。 (《黄侃日记》199页) VW&'Z0Xi?

l`& a 9&T

这里列出了四条书面与口语区别的原因所自,其中尤以“常语趋新,文章循旧,方圆异德,故雅俗殊形”及“语言以随世而俗,文章以师古而雅”二语最为精辟,它揭示出一条白话流行而文言所以仍然不灭的根本原因:正式语体必须要和口说语体拉开距离,而文言正是拉开口语距离的必要手段,因此,“文与言判,非苟而已”。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是必然而非人为的,它是正式、典雅必须与随便、通俗区别开来、拉开距离的必然产物。这就是为什么二十世纪的白话文仍然离不开千年古老的文言成分的原因所在。在这点上,传统的章黄之学确有先知卓见。当初是文言文与口语的距离,现在是白话文与口语的距离,内容虽异而本质则一。白话文的写作从开始“我手写我口”到今天力争与口语拉开距离的过程和事实,足以证明季刚先生的先见之明。当然,我们不能忘记:没有当初的白话文运动,就没有今天白话书面语体与通俗口语的区别。这一点,不仅是当时反对白话文运动的人史料未及,就是提倡白话文的人也未曾料到。总之,语言有语言的规律,文言文与白话的不同以及白话文与口语的区别,都不过是“文与言判,非苟而已”这一规律的作用而已。

四、雅俗之分 2Mey |#yG

>xCbA@o;

()@|vIc7b

事实上,汉语语体的文白雅俗之分,由来久已。《汉书 ? 艺文志》云:“《尚书》,直言也。”直言即白话。就是说,自古以来就有所谓白话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说话作文可以一白到底。章太炎说: XyEM9* ~

}Ng.57jw

“文章之妙,不过应用,白话体可用也。发之于言,笔之为文,更美丽之,则用韵语如诗赋者,文之美丽者也。约言之,叙事简单,利用散文,论事繁复,可用骈体,不必强,亦无庸排击,惟其所适可矣。”――《章太炎先生国学讲演集》汤志均先生整理 f_ v6.J

Q9fVaK

这还只是就文学艺术和文体区别而言。其实,“白”不能离“文”的主要原因还不是艺术的追求、修辞的手段;究其实,是要区分口语与书面的不同,是要拉开彼此之间的距离。所谓拉开距离,就是要区分正式与随便、典雅与通俗的不同。何为雅俗?黄侃先生有言曰: d|S49aD:

J#c!L2o<

宋词出于唐诗,元曲出于宋词,正如子之肖父,虽性情形体酷似,遭逢既异,行事亦殊。又雅俗有代降,其初尽雅,以雅杂俗,久而纯俗,此变而下也。雅俗有易形,其初尽俗,文之以雅,久而毕雅,此变而上也。由前之说,则高文可流为俳体;由后之说,则舆颂可变为丽词。然二者实两行於人间,故一代必有应时之俗文,亦必有沿古之词制。观于元曲,胡语村谈,杂然并入,而亦文之以诗词中锦字隽言。斯可以知雅俗参错之故。及夫时序一更,则其所谓雅者依然;而所谓俗者,乃不复通用。 EAC:?

故学宋词者,只能徘徊于姜吴之阃阈,而无道以至周柳之门阑;填北词者,虽以玉茗、稗畦见多拟熟,终觉去蒙古时人有间。何也?时代变而风尚变、方言变、常语变、习惯变,纵欲与之悉同而不能也。夫男女燕私,裳衣颠倒,古今情事不殊,而所以道之不能无异。“待来时鬲上与厮噷则个”宋人之亵言也;“敢交点钢锹劈碎纸糊锹”元人之亵言也。今日有能解者乎?故文者,文之也。效人俗则不能,率己俗则不必,亦循其中道而已矣。(《黄侃日记》) qQUNg

6"D:WQp

季刚先生的这段话似乎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它的精辟与深邃终将影响到语体发展、文体演变的研究,不仅在语言学和汉语史领域,就是文学和文学史的研究也不宜等闲视之。这里季刚先生不仅涉及到雅俗的历史、分别、及其相互的转变,而且指出了二者既可并行不悖又有各自的分工与作用。“一代必有应时之俗文,亦必有沿古之词制”,就是说,一代必有一代的通俗语体,同时也必有它的正式语体。这就等于从雅俗对立的角度宣告了白话文最终要独立于口语的必然结局,因为二者在语言表达中的职能本不相同,所谓“方圆异德,故雅俗殊形”。不仅如此,黄先生还进而指出雅俗变换中“变而下”与“变而上”的不同方式。其所谓“其初尽俗,文之以雅”以及“舆颂可变为丽词”者,不正是白话文从普通百姓的语言发展出今天“从事、加以、进行”等正式书面语体所遵行的一条“由俗而雅”的道路吗?根据季刚先生的理论,今天书面的正式语体当属“变而上”者。当然,雅俗之用也有开始是“胡语村谈,杂然并入”,等到“文之以锦字隽言”则可“雅俗参错”的情况。毫无疑问,这也是今天书面正式语体所遵循的又一条历史之路。有趣的是,汉语居然可以古今杂揉,文白交错。这在其他语言若非绝无,也属仅有。是什么原因让汉语可以杂古于今、溶和无间呢?这是本文所要探索的另一个奥秘。

五、韵律语法 —— 文白兼容的历史成因 o Xm21?

; %l'Y!

X}<JCn&*

|} i;lB

上文看到:变俗为雅则不能求助于文言,而其结果就造成当代书面语体的文白交错。然而,文白所以能够交融,文白如何参错,却是一个千载未发之覆。我认为,这个问题必须从语言学上来解释。前者属语言史的问题,后者则是当代书面语法的问题。无论是历史还是当代,这两个问题均可归结为一条规律,亦即:韵律制约的文白交错。从韵律的角度来解释汉语的文白兼容,实即章黄之学“以声音通训诂”这一原则的运用与推展。先师颖民(陆宗达)先生殷勤传学,反复敦教;“训诂之旨本乎声音”。声音,在章黄那里不仅仅在于通源、考义、明本借;同时也是汉语构词造句之所本,即如季刚先生所言: WO K:0&

<O0[kqAe

中国语言以单音为根,一音之发,必表一完整之意,与西人之为复语宗族不同。其间有二音者,必本于胡语,如珊瑚之类是也。(黄侃《文字声韵训诂笔记》99页) 3|8RA/(a

-16%n@

“中国语言音单语复,故往往变单字为双字。而每一名有单名双名二者。如‘天’称‘皇天’、‘昊天’是也。双名在质言则为赘疣,而于文言则须用之。由于音单调复,单名多变为双名,因之制成诗歌、骈文、联语等文体。他如节奏之语言,亦皆由此形成也。《世说新语》中人语言音辞多极整饬,后世则剧台宾白亦然。”(黄侃《《文字声韵训诂笔记》》100页) [^/T Z4

*[ S %>,i)

这里所谓“音单语复”或“音单调复”(字音虽单但语调需复),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音节词(=音单)”和“双音步(语调复)”的韵律机制。 其中“双名在质言为赘疣,于文言则须用之”的说法,道明了书语典雅,所以双音的事实(注意:文中的“文言”盖指“文雅”或“文学”而言)。我们认为:文白相间离开“语言节奏”中“音单语复”的韵律机制就无从“融合”,诗歌骈文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从历史上看,文言与白话的相容实即汉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点,从空动词到轻动词的类型转变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我们知道,今天用轻动词表达的形式如“打鱼”,在上古可直用单音词“渔”来表达, 而“打、弄、搞”一类轻动词的运作,在上古绝然不见。它们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怎么出现的呢?这个问题直接牵涉到后来文白交错的行文法式。为说明问题,我们先看“渔”和“打鱼”的句法结构,如下图所示: x/)& `= <

'.!) u

V’ ys%"/8#<I

_(qiJPp

V N e.lTt!_1

| | gr\@f|

DO/为 鱼 '6~HE9

L u<5x

就是说,句法上“渔”和“打鱼”的结构是一样的(参 Hale & Keyser 1993)。 具体说,如果图中的“鱼”移动到空动词DO(做)的位置上,那么它就变成了一个“隐性”的动词,意思是“做一件对象为鱼的事”(亦即“渔=打鱼”)。如果空动词DO靠一个有音形式和语义抽象的轻动词来实现,那么就用“打”一类轻动词来充填,成为显现的动宾短语。前者是句法同源词的产物:“鱼”孳乳出“渔”(参Feng 2003);而后者则为“音化”轻动词的结果:“鱼”派生出“打鱼”。 >tO>;5

显然,古今汉语的区别就在于如何实现这个空动词DO。古代靠移位,后来靠“音化”(=填充),于是造成古今类型上的重大差别。 z2 6*)f!

那么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使得这个无音的DO(空动词)变成了有音的“打”了呢?根据历史韵律句法学的研究(冯2004),这个问题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即:阻止这里核心词移位的内在原因同样是“双音韵律词”加“普通重音指派”的双重要求。不难想象,经移位产生的结果仍是单音(鱼→渔)。单音不成步(音虽单但语需复),因此仅靠移位,在很多情况下都不能满足音步必双的要求,因此也不能保证普通重音(NSR)的实现。在音步和重音这种双重压力之下,于是激活了当时语言(UG)中潜在的“使用轻动词实现空动词”的句法运作,以此来满足韵律的需要。显然,用轻动词取代(或并入)空动词DO的做法,不仅可以造成双音的韵律效果、满足韵律成词的需要,同时还可藉此满足普通重音的要求(重音可由载音轻动词指派到它的宾语之上,造成[w s]韵律结构)。这就是为什么空动词被轻动词取代的韵律原因。 QPS ~g5Jm

下面诸例更可以说明“从空动词到轻动词的类型转变”实源于韵律的需要。首先,如果造成双音(轻动+宾语)是韵律的要求,那么(1)取代空动词的时代不能早于双音节音步建立的时期,(2)载音轻动词的创造和使用也必在双音节发展时期才能产生。事实正是如此。请看: 2$;tyIVUs

tx%`hd

发: 发觉 《汉书》 4crOX

作: 作梦、作声、作田、作偶、作业、作乐、作婚、作友…《佛本行集经》 kan!3jNt

作决定、作阴凉、作游戏、作分别、作祭祀、作朋友… 《佛本行集经》 ]esuxPSWO

打: 打鼓《佛本行集经》 \=x k=

H4u !a&

徐丹(2003)和胡敕瑞(2003)观察到:上古大量隐含于单音形式的概念正好在汉代(特别是东汉)纷纷通过双音形式呈现出来。其实,“隐”所以能“显”,大多是借助了轻动词的填补作用。有趣的是,轻动词的出现恰在韵律词大规模、大幅度发展的汉末六朝。同时,当时(或稍晚)填充空动词的轻动词也不止一个,譬如:“击” 、“怀”、“发”、“启”、“起” 、“着”、“抱”、“加”、“行”、“生”、“兴”、“出”等,均纷纷用来“填空”。这说明:当时需要大量的轻动词来填充空动词的位置。换言之,诸多不同的填充词正是语言应韵律之需而发展的初期现象,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单在这个时期突然爆发出来一批语义“赘疣”的轻动词来。 ED~^zU

当然,它们中间有的并不都“轻(虚)”,但这正是我们理论所预测的结果。因为以“轻”补“空”在汉语史上这还是第一次。当时的语言并没有预先备下轻动词,储以待用。典型的轻动词是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同时,填充的动词虽不轻也无妨,因为这里根本的目的不是填充词轻不轻,而是它有没有“音”、能不能构成双音步。能,则可;不能,则废。事实上,正是因为韵律的这一要求,才不计轻重或虚实。同时,正是这种韵律的要求才让有些动词在空动词的位置上,虽有实义而最终变虚、变轻(否则就会退出历史舞台)。尽管韵律求双音而不计虚实,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有些历来表示抽象意义的动词的积极参与。譬如,“发觉、作梦、作声、打鼓”等形式中的“作”、“打”、“发”,就不仅变成了一个动作性极弱的虚化动词(事实上,“发、生、起、作、打”等,本身都是轻动词),更重要的是,“发觉、作梦、作声、打鼓”(《佛本行集经》)本身就是沿用至今的轻动词表达形式。就是说,今天所谓的“打、弄”等虚动词,是经过历史语法的反复创造和不断洗筛过程后而得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它们都出现在汉末这一双音节音步建立的时代,先秦是绝对没有的。由此可见,载音轻动词的出现应在汉末(尽管还不甚成熟),而其所以出现原因则是韵律。换言之,古今汉语的类型转变始于汉末,而其转变的动力则源于韵律。下面我们再以实词“鼓”为例,看看它是怎样丢失“名词动用”的功能的。比较: ! @(S&

z6(-tA<aw

鼓=动词 Fn*eHxM^f

复雨种种无量无边天诸伎乐。不鼓自鸣。又出无量歌赞音声。 《佛本行集经 卷二》 3G0({5 v

一切音乐。不鼓自鸣。 《佛本行集经·卷八》 {./[ 7y]C]

OC:dFcj+

挝打+鼓 $8%V~xF

在先挝打欢喜之鼓。尽其身力。而扣击之。 《佛本行集经·卷八》 ) (&^kf;0]

手执一扌追。挝打大鼓,第六梦见。 《佛本行集经·卷三十六》 Q@ia-d

y>tMxcm*

击+鼓 b*G.LH

皆悉闻彼欢喜鼓声…是谁忽然敢能击我甘蔗种门欢喜之鼓。《佛本行集经·卷八》 EuP s4wh|

尽其身力。即击大王欢喜之鼓。 《佛本行集经·卷八》 yWog~Tr

不鼓自唱华照不萎…是故我今以欢喜。缘击欢喜鼓。 《佛本行集经·卷八》 "m n`hA

大王威德。击无量鼓。大鼓小鼓。复吹无量无边螺贝。 《佛本行集经·卷八》 \wc4D, \

击大鼓者,彼出家已,证得菩提。 《佛本行集

巨炮

英文名:G-Power

本名:钟佐泓

生日:3月10日

星座:双鱼座

血型:A

最喜欢的音乐:摇滚、ROCK GOOD

自己最有魅力的地方:笑容、好相处

最喜欢的歌手:周杰伦、蓝尼克罗维兹、爱莉沙莫莉塞斯

个性:随和,但有时GY

特殊专长:吉他

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小时候”太棒了

曾演出过的电视:阿妹音乐爱情故事

近作:唐艾宣(影子)、蔡依琳(倒带)

出道以前从事的工作:唱片制作、演唱会制作

盖瑞

英文名:Gary Yang

本名:杨瑞代

生日:3月14日

星座:双鱼座

最喜欢的音乐:民谣摇滚、Hip Hop、雷鬼、乡村、Jass、Blues(其实都喜欢啦,看心情)

对自己最有信心的地方:音乐

弹头

英文名:Devon

本名:宋健彰

生日:12月20日

星座:射手座

血型:O

最喜欢的音乐:Gun’s and Roses的音乐(Rock)Soul、R&B、Background好听的Hip Hop

对自己最有信心的地方: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

自己最有魅力的地方:坚持

最喜欢的歌手:周杰伦、陶吉吉、王力宏、张震狱、阿妹、Jolin、陈绮真、Gun’s Roses、Brian Mcnight、诺拉琼丝、惠妮休斯敦

个性:随性

特殊专长:打渔、射鱼、网鱼

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还没出现

曾演出过的MV:周杰伦”三年二班”MV出现0.05秒

近作:专辑里的”瓦解”、”白色裂痕”、”香草吧噗” 、“最后一枚笑容”、“破晓”

出道以前从事的工作:学生、无业游民

宇豪

英文名:Yuhao-Zhan

本名:詹宇豪

生日:10月3日

星座:天秤座

最喜欢的音乐:嘻哈

对自己最有信心的地方:钢琴

自己最有魅力的地方:阿灾

个性:随和

特殊专长:打电动很强

曾演出过的电视:周杰伦音乐爱情故事

出道以前从事的工作:学生、教Piano

近作:香草吧噗、夜钟 、破晓、橘子汽水

第2代南拳

古典琴键手

宇豪(詹宇豪)

杰伦淡江中学音乐班学弟,目前就读台湾艺术大学音乐系,强项是古典钢琴,曾经在金曲奖典礼上和杰伦四手联弹,令人记忆深刻。专辑里他从创作人摇身晋级为制作人之一,不断摸索、学习,音乐功力今非昔比。由於求好心切,『破晓』尝试了十几种版本的MIX,其完美主义个性使然,使他能在不断挫败中吸取经验,充沛的音乐能量更令人期待。此张专辑作品:消失、破晓、橘子汽水。

阳光创作男

弹头(宋健彰)

负责杰伦音乐器材的采买也是篮球球友,目前就读东吴大学商进系,专辑中担任多首歌的男声主VOCAL,除此之外,师承方文山,写词功力大增,创作题材天马行空。阳光的外表下,其实潜藏更多细腻的心思,常和杰伦、巨炮、盖瑞泡在录音室「偷学」,这张专辑开始尝试作曲,颇令人惊艳,虽然磨得比别人久,挫折也不少,而弹头总是用阳光般的笑容迎接挑战。此张专辑作品:词作品-破晓、消失、拂夜。词曲作品-最后一枚笑容。

吉他美型男

张杰

公司制作部助理,为了音乐,可以省吃俭用,一个面包一罐饮料就温饱,对音乐相当执著,个性忧郁沉稳,连创作的音乐也很BLUE,擅长吉他喜爱摇滚,美型的外表内心却流著摇滚的血液,担纲南拳妈妈的吉他手,除了亲自参与制作两首歌,也很有演戏天份,被周导(杰伦)夸为戏精。此张专辑作品:吃你煮的鱼、原来。

英文名:Chase

本名:张杰

生日:6月12日

星座:双子座

最喜欢的音乐:Blues、乡村、英式

自己最有魅力的地方:态度

最喜欢的歌手:Aero Smith、Led Zeppelin、U2

个性:非常极端

特殊专长:吉他、标高音

自己最满意的作品:都满喜欢的,期待有更好的作品

出道以前从事的工作G餐厅、水果店

最喜欢的食物:只要是贵的都喜欢

甜嗓小拉拉

LARA (梁心颐)---杰伦的小师妹,爱做梦、俏皮可爱的女生,刚满十七岁。俄裔美籍的身分,目前就读美国学校,音乐细胞遗传自艺术家型的爸爸,因为很爱唱歌,请求妈妈向经纪人推荐下进入唱片公司,创作很有自己的异想世界,想法古灵精怪,公司发现她如获至宝,在她身上看到音乐的无限可能,甜美的声音为三个男声添加不同的化学效果,是这张专辑诸多歌的主VOCAL。此张专辑作品:写给巧克力的歌。

英文名:Lara

本名:梁心颐

生日:5月2日

星座:金牛座

血型:B

最喜欢的音乐:另类摇滚

自己最有魅力的地方:眼睛、笑容

最喜欢的歌手:Bright eyes、杰伦

个性:单纯、天真无邪

特殊专长:整理房间、俄文(一点点)、学猫叫

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还没完成

出道以前从事的工作:学生

最喜欢的食物:冰淇淋

调色盘:

累积《2号餐》的超级人气买气,新生代广告新人王--南拳妈妈的创作实力在2006年爆发鲜艳火花!4位成员—弹头、宇豪、张杰、Lara,透过自己的词曲创作,表达属于年轻世代的想法与音乐创造南拳妈妈的音乐精神:年轻原创、充满想象的音乐风格。

“调色盘”代表的意义是一张充满个人以及南拳妈妈色彩的CD(盘),筹划制作一年,超值收录12首作品,并且收录弹头、宇豪、张杰、Lara4人个人独唱,个人色彩鲜明;合唱的歌曲则调和4人的风格,激发出崭新的音乐风格,就好像4个人为音乐涂上不同的颜色,调出一幅色彩鲜艳风格强烈的音乐画作。

“我们的音乐就是我们的生活”音乐风格包含英式摇滚、R&B、电子、古典、中国风、HIP-HOP、抒情,南拳妈妈全程参与整张专辑的词曲创作、编曲、制作,曲风多彩丰富,歌词写自己的心情、爱情、亲情、希望与梦想,年轻的灵魂用超乎想象的方式歌唱着、存在着。

专辑收录12首全新创作,由第一代南拳妈妈Gary、巨炮,以及张杰、宇豪连手制作,加上方文山与黄俊郎两位名词人的作品,包含轻快抒情R&B曲风的首波广告主打“初恋粉色系”;首次加入英式摇滚曲风的摇滚抒情歌“Tonight”、英式摇滚加HIP-HOP的“枪与玫瑰”;唯美中国风“花恋蝶”;另外四人的个别创作:张杰“回?身边”,是首温柔的抒情摇滚,弹头的“第二个爸爸”唱的是给亲人的情歌;宇豪“Good Bye, Good Luck”是首弦乐凄美的悲伤情歌,Lara的创作则是迷幻电子曲风的“水晶蜻蜓”;在歌曲中,可以窥见4人的内心世界。

在第二张专辑发行后,第二代南拳妈妈表现优异,和师兄周杰伦一起巡回演出也累积出舞台实力, 4人的人气上升,广告代言邀约不断,加上主唱Lara高中毕业,迈入人生的新阶段,四个人的心中都有个音乐大梦,而未来的4个人,正在前方等着自己!LL

[专辑曲目]

1.Tonight

词 梁心颐(LARA) 曲 杨瑞代(盖瑞) 制作 杨瑞代(盖瑞)

这首带点70年代复古感的英式摇滚抒情歌,是第一代南拳Gary和第二代南拳Lara合作的作品,特别的是其中有一段牙买加雷鬼风的RAP,令人印象深刻。歌曲从校园的嘈杂声开始,Lara写这首歌词时刚从学校毕业,周围的朋友都出国念书了,心有所感,所以她用充满寓言式的笔调,写出这首词意单纯感动的离别之歌。回忆,因为有你而完整,趁着今晚,不管明天变得如何,一起疯狂一下吧!用音乐停格今晚,封存属于青春的哀愁。

2.悄悄告诉她

词 黄俊郎 曲 杨瑞代(盖瑞) 制作 杨瑞代(盖瑞)

诗意吹拂的抒情摇滚,炎夏里最浪漫的暗恋。黄俊郎充满文趣如诗的歌词,将这首中板轻快的抒情歌,谱成一首爱情最羞涩的文法,特别的是歌曲中间有一段男女轮唱,彷佛相互低语,一对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说不出口的爱意,却通通让麻雀、玫瑰、午风、天空、餐桌泄漏了心意!点播这首歌给你暗恋的女生吧!悄悄告诉她你的爱喔~

3.初恋粉色系

词 宋健彰(弹头) 曲 詹宇豪(宇豪) 制作 詹宇豪(宇豪)

轻快跳跃的曲调,充满想象力的俏皮情歌。这首为代言的机车广告所写的主题曲,广告主看中南拳妈妈年轻活力、形象清新,代言这款主打年轻世代的BUBU,弹头诙谐的词,搭上宇豪调皮的旋律,是南拳妈妈继“橘子汽水”之后,势必引起传唱旋风的校园情歌!

4.花恋蝶

词 方文山 曲 詹宇豪(宇豪) 制作 詹宇豪(宇豪)

电子、古典与中国风的唯美结合,谱成了花与蝶的美丽恋曲。宇豪在这首中国风格的情歌编曲中,运用了大量的电子与梆笛,以笛子与Keyboard的对话,来描写蝶儿飞舞花间的流转,电子乐则是营造了柳絮纷飞的山水意境;副歌后转成一段由Lara主唱的段落,是宇豪以类似少数民族的民歌曲调写成的旋律,Lara唱得身段曼妙婉约可人,是此首歌画龙点睛的一段;而方文山绝妙韵美的词,将“蝶恋花”这个词牌名对倒成“花恋蝶”,成了另一种爱情里的角色互换的趣味,其实大多数人在爱情里扮演的,不是那流连花丛的蝶,而是痴痴等候的花。

5.人鱼的眼泪

词 黄俊郎 曲 锺佐泓(巨炮) 制作 锺佐泓(巨炮)

第一代南拳巨炮创作的温柔情歌,在黄俊郎手中,借着美人鱼的童话故事,写成了一首令人感伤的爱情故事。爱情的泪水像海一样深邃,人鱼为爱改变自己,却依然得不到最爱,原来感情那么难以学会,童话看似纯真却残酷,爱情看似美丽却令人痛苦。弹头和张杰的独唱段落温柔得令人想哭,而Lara无邪的歌声,宛如人鱼梦幻的歌声,在深海中回荡着爱情的悲伤。

6.枪与玫瑰

词 张杰 曲 张杰 制作 张杰

张杰最新震撼力作。“枪与玫瑰”代表的是音乐的梦与苦、爱情的美与痛;音乐和爱情在年轻的生命里,是需要向世界奋力抵抗的,带着一种悲剧英雄般的决心,在追寻的路上壮烈牺牲;英式摇滚的骨血里混着HIP-HOP的力道,贯穿整首歌曲的电吉他,是青春的狂热、年轻的呐喊、音乐最纯粹的飞翔。

7.时间若倒退

词 方文山 曲 张杰 制作 张杰

摇滚风加上一点点R&B的南拳情歌,吉他手张杰担任主唱角色,像是忧郁少年维特的爱情烦恼,开场的RAP由弹头诠释,为这首个加了点心跳脸红的微妙情愫。爱离开了才发现有多爱你;时间若倒退,回到那个为无聊小事吵架之前,一定要再度找回当初爱的感觉。

8.Good Bye,Good Luck

词 詹宇豪(宇豪)/林理惠 曲/制作 詹宇豪(宇豪)演唱 詹宇豪(宇豪)

宇豪个人的全创作演唱的情歌。有深厚古典底子的宇豪,写出这首华丽而凄美的悲伤情歌。由钢琴开始了这个悲伤之旅,令人心碎的弦乐与琴音流泄,彷佛飘落在涩谷地铁的第一场初雪,是爱情相遇,也是分离的地点。宇豪在演唱上,从压抑到释放,层次分明的演唱,平实而深刻;Good Bye,让爱自由;Good Luck,祝你永远幸福,献给每个在爱情里受伤的灵魂。

9.水晶蜻蜓

词/曲 梁心颐(LARA) 制作 詹宇豪(宇豪)

飞机起飞的声音、夏日蝉鸣、水晶铃声加上钢琴,这首Lara个人作品的“水晶蜻蜓”,前奏就画出了一幅似梦似幻、超现实的情境。担任制作编曲的宇豪首次尝试“迷幻电子”的编曲,非常符合Lara的唱腔和个性。刚毕业的Lara,从单纯的校园环境进入复杂的世界,在此刻她写出这首关于迷失、寻找答案和未来的方向的歌,独特的思考方式,描绘着对生命质疑、对未来的困惑、对过去的追想,交织错综复杂的思绪,但是却又单纯到像一只水晶蜻蜓一样,轻拍着翅膀,一步一步往前进;闭上眼睛,我们跟着小拉拉的歌声,飞过海洋寻找彼得潘的海盗船。

10.回你身边

词/曲/制作 张杰 演唱 张杰

这首是张杰个人创作演唱的情歌。张杰独特的温柔魅力在这里展现无疑,在这张专辑收歌时,张杰一口气交出了好几首歌,显露出惊人的创作力,他说从上一张开始跑宣传就开始写歌,问他那么忙怎么有空写,他说,一有空就想写歌,那是一种推动前进的力量,自然涌出,停不下来,吉他不离身的他,就一直写一直写;而这首情歌留给自己演唱,也许是最是合他的个!不笑看来很忧郁、一笑却“破功”憨厚的他,唱同样情伤的歌,少点悲伤,多了点温柔。

11.第二个爸爸

词/曲 宋健彰(弹头) 制作 张杰 演唱 弹头

这是一首写给爸爸的情歌。弹头最坦率贴心的创作。阳光男孩形象的他,谈着音乐总是兴高采烈,说着写歌这件事,他说,我们的音乐就是我们的生活,音乐不只是情歌,而他一直想为家人写一首歌,这首歌词写的是写的是父爱,但他想表达的是对家人的爱,简单的词却蕴藏了满满的感动与爱,原来幸福,都藏在生命的微小细节中,因为有你,生命因此完整美丽。

12.离家不远

词 宋健彰(弹头) 曲 张杰 制作 张杰

这首南拳妈妈四个人都非常钟爱的歌,是写给家人的情歌。是一首充斥浮滥情歌的歌坛,难得一见抒情佳作。弹头的词道尽了游子的流浪心情与思乡情怀;Lara写的英文词则是写给姐姐的,才大她14个月的姐姐,两姊妹感情非常好,歌词的意思是:当你撑不住时,有我让你依靠;因为生长背景、因为个性,4个大小孩对于家的渴望与情感的牵绊,拥有比别人更深刻的感触,,而现在为了工作常常飞来飞去,待在家的机会更少了,外表的成长掩不住内心小小孩的呼唤,承受同年纪的小孩不需承受的工作压力,南拳妈妈用这首歌表达对家的深刻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