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朝代歌的歌词_经典永流传朝代歌歌词含义
1.要唐诗,宋词,元曲的由来尽可能详细
2.诗经的经是什么朝代
3.昆仑栖鸾的出处
4.什么是超前教育?
5.关于诗经的相关的文学常识
6.超前教育,到底是对是错?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所以又称《诗三百》,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古者《诗》三百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称《诗三百》。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诗经》不仅是最早的诗歌总集,而且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及代表作。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的是 风、雅、颂、这三个说的是内容,赋、比、兴,,这三个说的是手法,这就是》“六义”。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称作“十五国风”共160篇。
《雅》分为《小雅》(31篇)和《大雅》(74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它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
国风·周南 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 国风·鄘风 国风·卫风 国风·王风 国风·郑风
国风·魏风 国风·唐风 国风·齐风 国风·秦风 国风·陈风 国风·桧风 国风·曹风 国风·豳风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朱熹《诗集传》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有正变之别。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受厘陈戒之辞也。......辞气不同,音节亦异。」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和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我国古代音乐把调节器式叫保重宫调。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称调,共得二十八宫调。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每一种宫调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惯。如王骥德在《曲律》中说:“用宫调须称事之悲欢苦乐,如游赏则用仙吕、双调等类;哀怨则有商调、越调等类。以调合情,容易感人。”
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套数则由两支以上周一宫调的不同曲牌联缀而成。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把元曲与“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并列,称之为“一代之文学”。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五代时期的《花间集》就很明显地展露了词美丽绚烂的文,但是这期间的词题材还仅限于描写闺情花柳、笙歌饮宴等方面,可以说还显得很“小气”。虽然艺术成就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但是在思想内涵上层次还不够。宋代初期的词一开始也是沿袭这种词风,追求华丽词藻和对细腻情感的描写。像曾因写过“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当时的词被认为是一种粗俗的民间艺术,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当上宰相之后,对于他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自己写的。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才子们一起共同推动了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但是,随着词在宋代的文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词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提高。“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奠定了边塞词在宋词中的地位,使只闻歌筵酒席、宫廷豪门、都市风情、脂粉相思之类的世人一新耳目。到苏词首开豪放词风,宋词已经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和表达儿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当时的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宋词彻底跳出了歌舞的巢窠,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词还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长调(90以上)。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有词牌,即曲调。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引”和 “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 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最长的词牌《莺啼序》,240字。
要唐诗,宋词,元曲的由来尽可能详细
歌名:明日歌
演唱:王俊凯
词:「明」钱福/贾轶男
曲:贾轶男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爸妈曾经对我说 生活得有意义
老师也曾对我说 寸金难买寸光阴
时光偷偷溜过去 趁我还没在意
白日梦也没少做 醒来全都忘了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那天我家屋檐下? 多了一个燕窝
它不是突然出现? 只是我才发现
仲夏之际的傍晚? 大燕在喂小燕
飞来飞去不疲倦? 因为转眼就秋天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知行合一很重要 实现个小目标
比如说到就做到 那感觉会很好
生命只有这一次 别光去听故事
人生像个抛物线 看你能抛多远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扩展资料:
《明日歌》是由王俊凯在《经典咏流传》第1期中演唱的一首歌曲 。
《明日歌》加上王俊凯是一个很合适的选择。王俊凯身上满满的少年气,干净,向上,充满朝气,和《明日歌》要表达的都很合。虽然王俊凯的声线不算出众,但好在王俊凯唱歌的实力摆在那里,一些细节都处理得很好,即使歌词不押韵也没有很奇怪。再加上王俊凯的粉丝基础,影响力都是圈数一数二的。
王俊凯,1999年9月21日生于中国重庆,中国内地流行乐男歌手、演员、TFBOYS队长。
2010年底成为TF家族练习生? 一年后其他学员陆续退出,只有王俊凯坚持下来,TF家族因此得以存续。2012年2月,翻唱《囚鸟》被优酷等网站推荐走进大众视野。2013年8月6日,与王源、易烊千玺组成组合TFBOYS正式出道,王俊凯担任组合队长? 。
2015年5月,王俊凯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共青团中央优秀青年座谈会 ;7月参加“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26次代表大会”,同时兼任学生会副会长和五四优秀青年并登上当日新闻联播报道? 。
王俊凯唱功扎实,台风泰然,阳光率真的性格和多才多艺的个性都是他能够成为青年代表的资本 。虽然还没有有接触过系统专业的表演课程,可他对角色的心里变化却表演得自然而富有感染力,实在是让人惊喜他的表演天赋。
作为首位携作品走向国际的“95后”少年偶像,王俊凯以青春的年纪,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阳光健康的形象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喜爱。而他在《长城》发布会现场与主创们不时交流互动,从容大方、谦逊有礼的表现,则展现了中国少年偶像的独特魅力。
诗经的经是什么朝代
唐诗的由来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宋词的由来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於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於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於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像曾因写过"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当时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必有柳词"之说,以至于宋朝的一个宰相(他的名字我不太记得了,好象叫什么宴殊的在当上宰相之后,他对于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他写的.我们也都知道,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士大夫们一起,构成了宋朝的享乐主义,虚华的文化.
一个朝代,一个国家,若强盛,那么它在文与质两方面是并重的,这里文指的是文风或者说一个社会的风气吧,我们知道,一个人若专门读书,钻研学问的话,那么就必须脱离生产劳动,也不能去打仗,这在宋朝就叫做"养士""八股"确立之后,天下的秀才就专门来钻这个东西捞取功名利禄养活自己,所以也就没得工夫去思考事情,去造反了,如果一个国家"文风"越盛,那么做实事的人就越少,这个国家也就会出问题了.历朝写诗的人很多,宋诗也很有名,为什么独独诗以"唐"命名呢?唐诗就算是歌颂风花雪月,也有一股质朴的美,透露出这个民族质朴,粗野与宏伟的气魄,而宋词则是比较多矫饰浮夸的文风,一个国家的文化若是推动这个国家的发展的,那么它就是强势的,有生命力的,比如现在的美国,
和亲政策如果是汉朝使用,那么是一种缓兵之计,修养生息的方法,但是宋朝,我看不到它起了什么好的作用,割地求和,苟延残喘而已,有的论者居然还说“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和解”,我真不知是何居心所在?倘若日本灭了中国,那么慰安妇也可谓民族和解的先锋了,呵呵。
在进化论和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如果”和“设”,只有残酷的现实,呵呵,宋朝被野蛮民族灭掉,这就是结果,而士大夫群体人格的堕落,从这个帮闲享乐的社会就开始出现征兆了。
元曲的由来
元曲概述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传绝不及唐诗宋词之广,这是人们对元曲的体式感到陌生缘故,我们在此对其予以简略介绍。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我国古代音乐把调节器式叫保重宫调。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调。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每一种宫调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惯。如王骥德在《曲律》中说:“用宫调须称事之悲欢苦乐,如游赏则用仙吕、双调等类;哀怨则有商调、越调等类。以调合情,容易感人。”
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套数则由两支以上周一宫调的不同曲牌联缀而成。
元曲是盛行于 元代 的一种文学样式,分为 杂剧 和 散曲 两部分。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把元曲与“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并列,称之为“一代之文学”。
曲源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于元朝产生大变化,把诗词之美融入乐声中而风行之,据考证,论曲起源可上溯至远古生民之始“钧天九奏”、“葛天八阕”,孔子亦诗三百篇作弦歌;安徽及湖南则以《楚辞九歌》为祀歌,降至汉乐府《延年协律》、唐诗《旗亭画壁》、宋词酒宴歌席,均以谱入管弦而歌之。曲为何能独得乐曲之名?也因其与音乐关系比乐府、诗词更加的密切。是韵文学发展极致,故能占魁。就中国的韵文文学,与音乐关系密不可分。以词来说,其源于唐曲子,唐曲子则出于隋唐燕乐,宋词是倚声而作,就是先有调,再按其所奏乐曲配词吟唱。又《宋元戏曲考》载:就元曲三百三十五调其渊源,出于宋代大曲十一、唐宋词七十五、诸宫调二十八。当时,文人便作另一种文学发展而拟之。宋末,民间出现更多曲;如元人杨朝英编集之《太平乐府》与《阳春白雪》中之令、散套、加上少数民族乐曲。宋词渐无法满足当时需要,以致“词”在声乐上的地位就逐渐被“曲”取代之。散曲之文学形式,约产生于宋金。在元明时期发展,乃是集少数民族之乐曲,南北各地小调。《南词叙录》载:永嘉杂剧兴,则又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谚所谓《随心令》者,与入乐律宋词之大成如《秦月楼》《点绛唇》《太常引》《念奴娇》又如曲调之《柳外楼》即词调之《忆王孙》,及唐宋的《大曲》、《鼓子词》《传踏》《诸宫调》《赚词》等见于《乐府诗集》,北宋宣和年间,汴京风行《蕃曲》即是少数民族之音乐,宋人曾敏行曾曰:宣和末至京,街市鄙人,多歌蕃曲名曰:《国》《四国朝》《六国朝》《蛮牌序》《蓬蓬花》等,其言至俚,一时士大夫亦皆歌之,金朝女真乐曲亦传入,如北曲《双调》中《风流体》等,《太和正音谱曲论》:元人周德清亦云:女真《风流体》等乐章,皆以女真音声歌之,虽字有差误,不伤于音律者,不为害也,在《中原音韵》北曲黄钟宫之《者刺古》双调之《阿纳忽》《古都白》《唐兀歹》《阿忽令》,越调之《拙鲁速》,商调之《浪来里》皆非北方汉族的曲调,应属于女真或蒙古乐曲。在明人王世贞《曲藻序》:曲者,词之变,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
昆仑栖鸾的出处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扩展资料: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
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参考资料:
什么是超前教育?
昆仑栖鸾的出处是《朝代歌》。全句为北冥有鱼,昆仑栖鸾。
《朝代歌》是由周昭妍、王恒屹演唱,辛晓娟作词,郭亮作曲、编曲的歌曲,于2021年2月14日发行,收录于专辑《经典咏流传第四季?第5期》中。
歌曲歌词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开辟,女娲补天
还有神农氏,把百草尝遍
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天崩地裂那一战,共工撞断不周山
北冥有鱼,昆仑栖鸾
化而为鹏抟扶摇,直上九重天
神话结尾,历史开篇
青史一卷卷,写下五千年
啊,啊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青史待新篇
风雨骤,四海聚群贤
巍巍共和国,自此新纪元
大禹治水,夏启承命
九鼎传一代代,玄鸟降而商生
盘庚迁殷,武丁中兴
祭司甲骨刻卜辞,铭记妇好之名
纣王无道,西岐凤鸣
姜太公登车挥鞭,牧野天地清明
郁郁礼乐,至此砥定
看华夏英杰,灿烂若群星
啊,啊
关于诗经的相关的文学常识
担心孩子会输在起点,于是,家长们开始了你追我赶的“超前教育”。
但是,超前教育真的能让孩子赢在当下,赢得未来吗?
德国在10年就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对比实验。他们选择了100所幼儿园,其中,50所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其余50所幼儿园则以传授知识为主。之后,持续观察这些孩子的学习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超前教育的孩子的学习优势最多只能保持到小学四年级,四年级后成绩大幅度下滑,并且在数学和阅读方面劣势明显,情感和社交能力方面也比不上同龄学生。
俞敏洪曾经说: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像一棵树,浇了大量化肥可能会迅速成长,但到了后期会衍生病态。
慢慢来,放弃鸡娃,放下焦虑,孩子才能成长地更加健康。
01
超前教育,伤的是谁?
有研究发现,超前教育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严重的“后遗症”。
1967年,美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Did·Weikart教授对68名贫困儿童进行了研究。他把孩子分为三组,分别进入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学习:
● “游戏型”幼儿园;
● “混合型”幼儿园,会引入更多的学习和游戏的项目;
● “学术型”幼儿园,更多地教授孩子知识。
在最开始,“学术型”幼儿园的孩子成绩的确很好,但是,这种优势慢慢地就消失了。
随后的几年中,研究人员分别在孩子们15岁和23岁时跟踪了他们,发现这两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学术上没有明显的区别。
他们之间唯一的区别只是:社交和情绪特征。“学术型”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发生“不端行为”的数量是其他孩子的两倍;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和小伙伴一起玩的过程,除了放松身心、增强体魄之外,也是孩子获得情绪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锻炼观察力和判断力的过程。
一味地强调知识学习,一定会挤占孩子发展其他能力的时间。
相比课本上的知识,孩子的软实力,包括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时间规划的能力、协同配合的能力等才是他们今后成长成功的重要基础。
儿子班上的一个同学,就是提前上了一年的学习补习班。刚上小学时,非常优秀,被老师和同学们称为“神童”。
随着年纪的增长,他的成绩开始下滑,也显现出了男孩子调皮、淘气的特性,上课做小动作,作业马虎粗心,缺乏专注力,常会因为一点小矛盾和小朋友打架,于是,请家长成了家常便饭。
他的爸爸在一次聊天中感叹:“其实,我儿子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我就不应该让他提早学,直接在幼儿园多玩一年多好。”
许多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者都相信:童年是孩子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最好时机。过多过早的学习会减少他们自由玩耍的时间,还会增加孩子罹患焦虑和抑郁症的概率。
超前教育,安慰的是家长,伤害的是孩子。
02
超前教育,超的是什么?
目前,学术界对于“超前教育”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是指超越儿童常规发展,将以后需要学习的知识提前教育,从而达到比其他孩子更优秀的状态。
换句话说,超前教育是指不符合孩子年龄的教育。
但其实,每个孩子的特点都不相同,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家长们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内在生长线来判断教育是否合适。
美国心理学家Noel·Tichy提出了认知世界有三个区域:
最里面的是舒适区。在这里,学习驾轻就熟,没有压力,人很容易停滞懈怠。
中间一圈是学习区。在这里,能感受到知识的不足,不断挑战自我。
最外面的是恐慌区。在这里,能感到知识的差距,产生挫败感,逐步丧失信心。
这三个区域中,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学习区。通过不断学习建立自信。学习的越多,知识储备越厚重,恐慌就会越少。
如果孩子的学习很吃力,家长就应该慢下来,和孩子一起扎实基础。如果孩子的确学有余力,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点进行一些超前教育,让孩子汲取更多的知识养分。
前一段时间,七岁的王恒屹做客央视的《经典咏流传》,唱了一首《朝代歌》,再次受到关注。
小小年纪的王恒屹,凭借着超强的诗词储备、惊人的记忆力、迅捷的反应力,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喜好,被康震老师亲切地称为“中华小诗词库”。
小恒屹的教育算是一种超前教育吗?其实不是。他对于诗词的学习兴趣来源于他的热爱,他在读诗颂词中感受到了诗词的巨大魅力,得到了快乐。而这种成就感则内化为他的自律,让他自觉自愿地拿起书本。
这样的教育尊重了孩子自身的生长时间线,契合了他的兴趣点,才是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03
超前教育,应该教会孩子什么?
超前教育本身没有问题,关键是要教会孩子什么?
其实,超前教育的核心,不是仅仅局限于知识,而是应该放在能力的培养上。
知乎上有一个热议的问题:如何看待“超前教育”?
一个网友讲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经历。
他说,从内心来讲,他不赞成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他觉得这样是扼杀孩子的天性。因此,他对孩子取了“放养”的方式。
对他的做法,有朋友质疑:你的孩子马上上一年级了,识字量还不到2000字,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英语的听说读写、奥数题都不会,难道不担心吗?
他笑着回答:你的孩子三年级了,还不知道怎么做笔记,怎么规划时间,不会自己收拾书包,作文不会列提纲,做完作业不会检查,不会归纳总结,难道不担心吗?
“放养”不是放手,而是将眼光放长远,让孩子快乐在当下,赢在未来。
很为这个智慧的家长点赞!
孩子的能力培养是孩子未来发展的根基,唯有根基强大了,未来的步伐才能更加的坚定、踏实。
孩子的能力培养,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生活上,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应该从儿童时候抓起,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习惯、卫生习惯、待人接物习惯等等。
这些良好的习惯是孩子的一张名片,体现了孩子的教养,也能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
学习上,学会自我管理
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每天记好作业,按照作业的难易程度排序,做好时间管理,作业不拖沓,养成提前预习、及时复习的好习惯。
性格上,塑造自信乐观的心态
培养一个自信、阳光、乐观的孩子,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
家长可以多带孩子走入大自然,在广袤的大自然中锻炼自己的毅力,遇到困难的时候,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挫折的时候,鼓励孩子振作精神,从头再来。
04
优秀,从来不是一个单一的标准
孩子的教育,从来不能用一个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只有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那些成绩优秀永远第一名的孩子,不一定是最快乐、最阳光的。而那些汲取知识又快又好,尽情享受知识力量的孩子,也不一定是最聪明的。
身为家长,我们一定是希望我们的孩子是那个最阳光、最快乐、最健康、最智慧、最有责任的孩子。
那么,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我们希望的呢?
旅美教育专家黄全愈说过的一段话,可能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能够提出问题、极具好奇心;有狂热的可笑的主意;既会玩、又会学;能深入细致地探讨;
表达有力的观点;能概括抽象的东西;更愿与成人交往;能演绎推理;喜欢寻找课题;长于创造新的设计;
学以致用;善于发明;勇于猜想;热衷于钻复杂的牛角尖;善于观察、善于反思……
这才是智慧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虽然有缺点,有问题,有脾气,却是真实温暖的。
孩子的童年,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场旅程。
慢慢来,让孩子成为孩子,或许,你就能看到他的改变。
超前教育,到底是对是错?
1. 诗经唐诗的常识
诗经唐诗的常识 1.诗经、元曲、唐诗、宋词的基本知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
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
“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幽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周公东征,四国是吪。
哀我人斯,亦孔之嘉。既破我斧,又缺我銶。
周公东征,四国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蜉蝣之翼,楚楚衣服。
心之忧矣,於我归息?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
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我国古代音乐把调节器式叫保重宫调。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调。
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每一种宫调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惯。
如王骥德在《曲律》中说:"用宫调须称事之悲欢苦乐,如游赏则用仙吕、双调等类;哀怨则有商调、越调等类。以调合情,容易感人。
"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套数则由两支以上周一宫调的不同曲牌联缀而成。
阳春曲(题情) -- 白朴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你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 阻越情锨。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悲陈陶》--杜甫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宋词介绍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
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
山川胜迹、农舍风光、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词有词牌。
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词牌的来历,大约有下面三种: 一、本来是乐曲名称。词的前身是配曲的歌,如菩萨蛮,相传是唐。
2.诗经、元曲、唐诗、宋词的基本知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所以又称《诗三百》,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古者《诗》三百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称《诗三百》。
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
《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诗经》不仅是最早的诗歌总集,而且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
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及代表作。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的是 风、雅、颂、这三个说的是内容,赋、比、兴,,这三个说的是手法,这就是》“六义”。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称作“十五国风”共160篇。
《雅》分为《小雅》(31篇)和《大雅》(74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
它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 国风·周南 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 国风·鄘风 国风·卫风 国风·王风 国风·郑风 国风·魏风 国风·唐风 国风·齐风 国风·秦风 国风·陈风 国风·桧风 国风·曹风 国风·豳风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
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
朱熹《诗集传》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有正变之别。
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受厘陈戒之辞也。
辞气不同,音节亦异。
」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
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
.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
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
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
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
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
3.关于《诗经》的常识有哪些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中国最古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各地的民歌
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颂:指各国祭祀用的歌曲
4.有关《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的常识并各抄一首代表性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所以又称《诗三百》,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古者《诗》三百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 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称《诗三百》。
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
《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 《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诗经》不仅是最早的诗歌总集,而且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
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及代表作。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的是 风、雅、颂、这三个说的是内容,赋、比、兴,,这三个说的是手法,这就是》“六义”。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称作“十五国风”共160篇。
《雅》分为《小雅》(31篇)和《大雅》(74篇)是宫廷乐歌,共105篇。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共40篇。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和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我国古代音乐把调节器式叫保重宫调。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称调,共得二十八宫调。
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每一种宫调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惯。
如王骥德在《曲律》中说:“用宫调须称事之悲欢苦乐,如游赏则用仙吕、双调等类;哀怨则有商调、越调等类。 以调合情,容易感人。”
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套数则由两支以上周一宫调的不同曲牌联缀而成。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把元曲与“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并列,称之为“一代之文学”。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
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
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5.古诗的常识有些什么
关于古诗的常识,列举如下:
1、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指的是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
2、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以唐朝为界限,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唐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
3、古诗(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相对于近体诗,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4、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
5、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古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扩展资料
关于唐诗: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按照时间,
唐诗的创作分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
唐诗在创作方法上,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参考资料:
6.唐诗小知识
诗词格律-古诗知识
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
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
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那却
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的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
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拼成gōng,其中 g是
声母,ōng 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
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
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
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7.诗歌和诗歌的常识或知识
一、什么叫诗歌
“诗”一词,本是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中的《诗经》的简称。《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原本是配乐来唱的,所以也称“诗歌”,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
1、对诗歌的定义:
〈1〉《辞海》: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2〉现代汉语词典: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
2、对诗歌定义的诠释(依《现代汉语词典》说)
(1)有节奏、韵律的语言。
旧体诗在节奏、韵律方面有严格要求。尤其是唐代的近体诗和宋代的词,在字数、平仄、对仗、用典、韵脚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①节奏(或称节拍):指声音的轻重缓急与抑扬顿挫,主要表现在语气的间歇停顿上。
△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撷,此物/最相思。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歌可以没有严格的韵律,但必须有鲜明的节奏。郭沫若说:“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②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辞海》:指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
△平仄:汉语古音有平、上、去、入四声(现入声字已在普通话中消失)。按现代汉语的四声(除轻生)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字在京剧念白中还有:街。
平仄声的特点:平声:平缓悠长;仄声:短促急收。
担心孩子会输在起点,于是,家长们开始了你追我赶的“超前教育”。
但是,超前教育真的能让孩子赢在当下,赢得未来吗?
德国在10年就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对比实验。他们选择了100所幼儿园,其中,50所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其余50所幼儿园则以传授知识为主。之后,持续观察这些孩子的学习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超前教育的孩子的学习优势最多只能保持到小学四年级,四年级后成绩大幅度下滑,并且在数学和阅读方面劣势明显,情感和社交能力方面也比不上同龄学生。
俞敏洪曾经说: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像一棵树,浇了大量化肥可能会迅速成长,但到了后期会衍生病态。
慢慢来,放弃鸡娃,放下焦虑,孩子才能成长地更加健康。
01
超前教育,伤的是谁?
有研究发现,超前教育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严重的“后遗症”。
1967年,美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Did·Weikart教授对68名贫困儿童进行了研究。他把孩子分为三组,分别进入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学习:
● “游戏型”幼儿园;
● “混合型”幼儿园,会引入更多的学习和游戏的项目;
● “学术型”幼儿园,更多地教授孩子知识。
在最开始,“学术型”幼儿园的孩子成绩的确很好,但是,这种优势慢慢地就消失了。
随后的几年中,研究人员分别在孩子们15岁和23岁时跟踪了他们,发现这两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学术上没有明显的区别。
他们之间唯一的区别只是:社交和情绪特征。“学术型”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发生“不端行为”的数量是其他孩子的两倍;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和小伙伴一起玩的过程,除了放松身心、增强体魄之外,也是孩子获得情绪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锻炼观察力和判断力的过程。
一味地强调知识学习,一定会挤占孩子发展其他能力的时间。
相比课本上的知识,孩子的软实力,包括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时间规划的能力、协同配合的能力等才是他们今后成长成功的重要基础。
儿子班上的一个同学,就是提前上了一年的学习补习班。刚上小学时,非常优秀,被老师和同学们称为“神童”。
随着年纪的增长,他的成绩开始下滑,也显现出了男孩子调皮、淘气的特性,上课做小动作,作业马虎粗心,缺乏专注力,常会因为一点小矛盾和小朋友打架,于是,请家长成了家常便饭。
他的爸爸在一次聊天中感叹:“其实,我儿子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我就不应该让他提早学,直接在幼儿园多玩一年多好。”
许多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者都相信:童年是孩子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最好时机。过多过早的学习会减少他们自由玩耍的时间,还会增加孩子罹患焦虑和抑郁症的概率。
超前教育,安慰的是家长,伤害的是孩子。
02
超前教育,超的是什么?
目前,学术界对于“超前教育”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是指超越儿童常规发展,将以后需要学习的知识提前教育,从而达到比其他孩子更优秀的状态。
换句话说,超前教育是指不符合孩子年龄的教育。
但其实,每个孩子的特点都不相同,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家长们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内在生长线来判断教育是否合适。
美国心理学家Noel·Tichy提出了认知世界有三个区域:
最里面的是舒适区。在这里,学习驾轻就熟,没有压力,人很容易停滞懈怠。
中间一圈是学习区。在这里,能感受到知识的不足,不断挑战自我。
最外面的是恐慌区。在这里,能感到知识的差距,产生挫败感,逐步丧失信心。
这三个区域中,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学习区。通过不断学习建立自信。学习的越多,知识储备越厚重,恐慌就会越少。
如果孩子的学习很吃力,家长就应该慢下来,和孩子一起扎实基础。如果孩子的确学有余力,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点进行一些超前教育,让孩子汲取更多的知识养分。
前一段时间,七岁的王恒屹做客央视的《经典咏流传》,唱了一首《朝代歌》,再次受到关注。
小小年纪的王恒屹,凭借着超强的诗词储备、惊人的记忆力、迅捷的反应力,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喜好,被康震老师亲切地称为“中华小诗词库”。
小恒屹的教育算是一种超前教育吗?其实不是。他对于诗词的学习兴趣来源于他的热爱,他在读诗颂词中感受到了诗词的巨大魅力,得到了快乐。而这种成就感则内化为他的自律,让他自觉自愿地拿起书本。
这样的教育尊重了孩子自身的生长时间线,契合了他的兴趣点,才是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03
超前教育,应该教会孩子什么?
超前教育本身没有问题,关键是要教会孩子什么?
其实,超前教育的核心,不是仅仅局限于知识,而是应该放在能力的培养上。
知乎上有一个热议的问题:如何看待“超前教育”?
一个网友讲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经历。
他说,从内心来讲,他不赞成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他觉得这样是扼杀孩子的天性。因此,他对孩子取了“放养”的方式。
对他的做法,有朋友质疑:你的孩子马上上一年级了,识字量还不到2000字,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英语的听说读写、奥数题都不会,难道不担心吗?
他笑着回答:你的孩子三年级了,还不知道怎么做笔记,怎么规划时间,不会自己收拾书包,作文不会列提纲,做完作业不会检查,不会归纳总结,难道不担心吗?
“放养”不是放手,而是将眼光放长远,让孩子快乐在当下,赢在未来。
很为这个智慧的家长点赞!
孩子的能力培养是孩子未来发展的根基,唯有根基强大了,未来的步伐才能更加的坚定、踏实。
孩子的能力培养,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生活上,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应该从儿童时候抓起,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习惯、卫生习惯、待人接物习惯等等。
这些良好的习惯是孩子的一张名片,体现了孩子的教养,也能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
学习上,学会自我管理
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每天记好作业,按照作业的难易程度排序,做好时间管理,作业不拖沓,养成提前预习、及时复习的好习惯。
性格上,塑造自信乐观的心态
培养一个自信、阳光、乐观的孩子,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
家长可以多带孩子走入大自然,在广袤的大自然中锻炼自己的毅力,遇到困难的时候,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挫折的时候,鼓励孩子振作精神,从头再来。
04
优秀,从来不是一个单一的标准
孩子的教育,从来不能用一个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只有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那些成绩优秀永远第一名的孩子,不一定是最快乐、最阳光的。而那些汲取知识又快又好,尽情享受知识力量的孩子,也不一定是最聪明的。
身为家长,我们一定是希望我们的孩子是那个最阳光、最快乐、最健康、最智慧、最有责任的孩子。
那么,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我们希望的呢?
旅美教育专家黄全愈说过的一段话,可能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能够提出问题、极具好奇心;有狂热的可笑的主意;既会玩、又会学;能深入细致地探讨;
表达有力的观点;能概括抽象的东西;更愿与成人交往;能演绎推理;喜欢寻找课题;长于创造新的设计;
学以致用;善于发明;勇于猜想;热衷于钻复杂的牛角尖;善于观察、善于反思……
这才是智慧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虽然有缺点,有问题,有脾气,却是真实温暖的。
孩子的童年,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场旅程。
慢慢来,让孩子成为孩子,或许,你就能看到他的改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