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_
1.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2.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全诗是什么?
3.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是什么意思?
4.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是什么意思?
5.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什么意思?
1、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花开花落自有时,一朵小花从到凋谢,正预示着生命从起始到终结不可逆的自然规律。一朵小花就可以用来替代这世间万物的更替规律。
2、一片叶子从抽芽长出到枯黄凋零,从春夏到秋冬时间流逝,四季已过,一片落叶便可以看出一棵菩提树的成长规律。这是种以小见大的大智慧,能够从一些细微的事情发现世间大的奥秘,佛理深厚。
3、“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句话出自佛典。
4、佛典是佛教发展的历史进程,最能体现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重要佛教思想家和佛教宗派思想的主要经论和著述。佛典里运用古汉语,比较难以阅读及理解。
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全文是: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梵网经》卷上谓:卢舍那佛坐千叶大莲花中,化出千尊释迦佛,各居千叶世界中,其中每一叶世界的释迦佛,又化出百亿释迦佛,坐菩提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理解:
一朵花就是一个宇宙。一个人身也是一个宇宙。万物渺小或者宏大,微观世界或者宏观世界,都是一个世界。对于生长在花里的细菌来说,哪就是他们的地球。对于生长的地球之外的比我们更宏大的生物来说,我们的地球只是一个皮球。
当自己心中有了佛性,就不必纠缠于佛的外表,不会以声色行为等见佛。万物都有自身天生的佛性,只是自己没有发现,平凡人不具备个能力看见罢了。所以说一树也是一个菩提。
佛主拈花一笑极高的境界。
佛祖拈花一笑,笑的时候不是一个过程,而是一个静态,这个静态,一个人手拈一朵花,微笑着静静的看着,看不到他在乱想什么,只看到他静静的享受着什么。看的是这个简静的场面,而不是乱猜佛祖拈花在笑什么,不是猜佛祖笑,不是猜花中有什么秘密。
摩诃迦叶是心不动,静静的观看,不走心的,而佛祖拈花一笑,摩诃迦叶看佛祖拈花一笑而笑,所以佛祖说摩诃迦叶已经领悟,其实就是指这种至为详和宁静的心境,不着形迹、超脱一切的境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全诗是什么?
“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意思是一朵花就是一个宇宙,一个人身也是一个宇宙。万物渺小或者宏大,微观世界或者宏观世界都是一个世,对于生长在花里的细菌来说,哪就是他们的地球。对于生长的地球之外的比人类更宏大的生物来说,地球只是一个皮球当你心中有了佛性,就不必纠缠于佛的外表,不会以声色行为等见佛。万物都有自身天生的佛,只是自己没有发现,所以说一树也是一个苦提。
“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的出处:
唐蜗寄题庐山东林寺三笑庭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上联阐述在庐山发生的一个传说:相传和尚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以溪为界,若过溪,寺后老虎就会吼啸起来,因此名虎溪。有一次,慧远送别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由于情投意合,边走边谈,不知不觉过了虎溪,虎即吼叫起来,三人相视太笑,从此传为佳话。
下联则概括了东林寺白莲社的潮源历史:佛教在汉魏两晋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不久,庐山东林寺便成为“佛教阐化之基”。
慧远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到庐山宣扬佛法,在江州刺史帮助下,创建了东林寺,结下了白莲社,创立了佛教新的分支净土宗,又称莲宗,世人称之为“一花”,其后禅宗佛教又演化为五个宗派,人们称为“五叶”,每一宗派都产生出自己的领袖人物。
佛教关于“世界”的说法很多。如《华严经》说:“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又《梵网经》卷上谓:卢舍那佛坐千叶大莲花中,化出千尊释迦佛,各居千叶世界中,其中每一叶世界的释迦释迦佛,又化出百亿释迦佛,坐菩提树。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是什么意思?
一花一世界 出处:
出自唐蜗寄题庐山东林寺三笑庭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又说“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语出《佛典》,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英国诗人布莱克有首《天真的预言》,翻译过来,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诗句: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双手握无限,? 刹那是永恒。?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一树一菩提,? 一叶一如来。? 天真的预言,? 参悟千年的偈语。
扩展内容:
出处 多种说法
《华严经》:‘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
《梵网经》卷上谓:卢舍那佛坐千叶大莲花中,化出千尊释迦佛,各居千叶世界中,其中每一叶世界的释迦佛,又化出百亿释迦佛,坐菩提树。
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
唐蜗寄题庐山东林寺三笑庭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金刚经正解卷下》:“恒河沙等之恒河沙。一沙一世界国土中。所有众生。各具一心。则其心有若干种。如来以清净五眼。皆尽见而知之”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要解上》:“诸佛世界者。百千万亿僧只等数之河。一一河中一沙一世界者。显世界之多矣。”
送禅人持钵
融融春景绝纤埃。五叶腾芳七叶开。子内子生枝上菓。一花一叶一如来。
《佛海瞎堂禅师广录》:“一花一叶一如来。一佛一刹一报土。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三十七》:
怀大都千佛寺
忆昔千花七宝台。一花一叶一如来。不知近日花闲佛。可似当年震法雷。
这里根本谈不成出处,就像“一天一地一圣人”一样,是一种修辞。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是什么意思?
出自佛学经典语论《佛典》的《华严经》,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意思是:从一朵花里就可以看出整个世界,用一片叶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
典故:
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佛教关于“世界”的说法很多。
如《华严经》说:“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所有的佛经,乃至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要求解脱;都认为这个世界是缺陷的、悲惨的。唯有“华严经”所讲的,认为这个世界无所谓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处处成佛,时时成道。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怎么理解:
一朵花就是一个宇宙。一个人身也是一个宇宙。万物渺小或者宏大,微观世界或者宏观世界,都是一个世界。对于生长在花里的细菌来说,哪就是他们的地球。对于生长的地球之外的比我们更宏大的生物来说,我们的地球只是一个皮球。
当你心中有了佛性,就不必纠缠于佛的外表,不会以声色行为等见佛。万物都有自身天生的佛性,只是自己没有发现,平凡人不具备那个能力看见罢了。所以说一树也是一个菩提。
当你有了微观和宏观随时转换的眼界时,你就想开了许多事情,不计较许多事情。你会发现自己不过是大宏观世界的花朵上的一只蚂蚁。当你有了万物都是平等和具有佛性的想法,当你意识到万物和自己的欢乐与痛苦时,你就会宽容与满足,不会计较哪小小的利益得失了。
科学式解答:
佛教认为一粒沙可见三千大世界,现在科学叫做宇宙全息论;佛教认为人可以修出百千万化身,科技现在可以有初级的所谓“克窿人”;最有趣的是科学对物的最基本组成物质的认识,曾经认为它是原子,后来又认为是粒子,再后来又认为是质子等等。
事实上等于是说现在最前端的认识也是不彻底的,而佛教早在两千多年前,乃至更早的无量光年前就认为“万物无自性、无本质”!一个字--空,说明了一切的根本。佛教和科学殊路而同向,揭示事物的本相!
《心经》是一本佛教徒必读、必知的一本经典佛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文、罗马字paramitahrdayasutra。有时也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摩诃,罗马字Maha,梵文原意就是“大、伟大”。
无边无际的大、心量广大。般若,罗马字Prajñā,意为智慧知识。波罗蜜多,罗马字Pāramitā,意为到达彼岸。因此,这本经书就是讲的如何通过伟大的智慧到达彼岸。全经只有一卷, 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卷中的一节,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最多、影响最大,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
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较为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经》共有八部:《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大般若经》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义皆设于此经,故名为《心经》。此经由浅入深地全部概括了《大品般若》的义理精要,可谓言简而义丰, 词寡而旨深。 古来认为读此经可以了解般若经类的基本精神。
《心经》通常被认为是写于西元前1世纪的贵霜帝国境内。Pine (2004 )认为作者是佛教上座部二十部派之一的说一切有部的僧侣,因为《心经》最早被翻译成汉语的记载是在公元前200-250年由月氏和尚支谦所译。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什么意思?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全诗如下: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
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
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
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语出《佛典》,意思是说:哪怕是朵小小的花也有他自己的世界,一棵小小的草也是有菩提般的心,每个人都是有自己想法的,主观的,有权利的,有理想的,存在即是合理的。每个人都有他存在的道理,都值得被尊重。
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梵网经》卷上谓:
卢舍那佛坐千叶大莲花中,化出千尊释迦佛,各居千叶世界中,其中每一叶世界的释迦佛,又化出百亿释迦佛,坐菩提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理解:
一朵花就是一个宇宙。一个人身也是一个宇宙。万物渺小或者宏大,微观世界或者宏观世界,都是一个世界。对于生长在花里的细菌来说,哪就是他们的地球。对于生长的地球之外的比我们更宏大的生物来说,我们的地球只是一个皮球。
当自己心中有了佛性,就不必纠缠于佛的外表,不会以声色行为等见佛。万物都有自身天生的佛性,只是自己没有发现,平凡人不具备个能力看见罢了。所以说一树也是一个菩提。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从字面上理解:一朵花代表一个世界,一片菩提叶即代表一棵菩提树。
从更深层次理解:一朵花虽没有一个世界大,但一朵花所蕴含的东西与一个世界所囊括的一切是没有区别的;同样的,一片菩提叶虽不能和整棵菩提树相比大小,但是一片菩提叶所含有的菩提性和一棵菩提树所具有的菩提性菩提智慧是没有区别的。言下之意即整个世界是一体的,是共性的,花虽然很小,但是它涵盖了整个世界的本性,叶虽然只是一片菩提叶,但它代表整个菩提树所具有的菩提智慧,就如同佛性是大千宇宙众生的共性,虽说一个众生与大千宇宙相比是渺小的,但是他所具备潜隐的佛性是无上的,是涵盖宇宙中的一切智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